6月22日上午,室主任俞银先应邀出席省委网信办与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江西分中心联合举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暨处级干部专题读书班活动,并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精神”作宣讲报告。省委网信办主任梅毅主持报告会,省委网信办与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江西分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和处以上干部参加报告会。
在宣讲中,俞银先生动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的行程议程,深刻阐述了总书记多年来对江西人民的深切关怀、深情嘱托,结合革命老区的概念特点和江西老区的特色特征,深入解读了总书记视察江西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强调要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江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俞银先说,当前,全省政治生活中有两件大事:一个是学习贯彻好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第二个是扎实开展好主题教育。这两件大事,省委把它们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头等大事,作了统一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全省上上下下已经掀起学习贯彻热潮。这两件大事,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本身就是主题教育的一个部署、一个内容。而衡量主题教育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也就是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到位、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俞银先说,总书记此次视察江西是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前夕,也是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在全党开展主题教育的一周后的重要时间节点。总书记三天行程,进企业、敬先烈,体民情、察民生,明方向、提要求。一路风尘仆仆、车马劳顿。时间紧、事情多、路途远,20日中餐、晚餐都是在火车上吃的,吃得是家常便饭。一路春风化雨、润心无声,拉的是老百姓的手,说的是家常的话、贴心的话、群众的语言。一路脚步很轻、脚印很深,没有前呼后拥,没有挥臂振呼。有的是伫立鞠躬在纪念碑前,亲密无间在百姓家中,殷殷嘱托在我们心头,农家庭院摄下了总书记亲切的身影,寻常百姓记下了总书记和蔼的话语。人民领袖为人民、人民爱领袖的这种氛围这种情景这种场面,确实非常感人。
俞银先用一串数字对总书记的视察行程安排和重要精神进行了清晰梳理和精心综合。他说,总书记“三天行程安排”,完成了“两项重要议程”,发表了“两次重要讲话”,提出了“一个总要求”,标定了“两个目标定位”,强调了“五个推进”的重要要求。结合总书记多年来多次对江西的深切关怀、深情嘱托,如果用数字表示,就是“12345”,即:一个新希望、两个目标定位、三个着力、四个坚持、五个推进。
俞银先说,总书记这次视察,对江西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在沿途考察中,在重要讲话中,对我省城乡面貌、赣南老区发展、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工作等方面给予了积极评价,篇幅长、分量重、感情深,体现了总书记对江西老区人民的深切关怀、深情祝福。尤其是他说“对此我感到十分欣慰”,总书记把自己融入到江西人民一起,这种感情不一般,好似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有进步一样感到很欣慰,这么一种情,这么一种爱,我讲这是至情至爱。
俞银先说,总书记视察江西标定了“两个目标定位”,一个作示范,一个勇争先。要求很高,定位很准。在全国各地革命老区中,江西老区更为突出、更为明显,具有最早、最大、最多、最重、最具代表性等特征。江西是红星闪闪、红歌嘹亮、红旗漫展的地方,还有许许多多的红色故事,构成了我们红色的家园、红色的荣耀、红色的文化。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我们江西有基础、有条件、有潜力、有前提、可信赖,井冈山在全国革命老区中率先脱贫摘帽就是一个例证。我们有“天时”“地利”,有“欠发达”的省情和“求发展”的民意。
俞银先说,革命代表的是一段历史,一段苦难的历史,一段辉煌的历史,也是一段荣耀的历史。但是,历史代表的只能是过去,我们不能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固步自封,而是要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现实是此岸,目标是彼岸。此岸到彼岸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也就是现实到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江西不能沾沾自喜紧盯纵比,而是要目光向外进行横比,看到差距。这个时候,需要我们感恩奋进、艰苦创业,才能不辜负总书记的期望,不负我们江西人民的期望。
俞银先说,总书记提出的“五个推进”的更高要求,紧紧抓住了江西改革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对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的精准指导,为全省上下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路径和思路举措。一是要推进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经济发展的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十九大首次表述的,这表明了我们中国经济由高速度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个大背景我们要知道。二是要推进改革走新走深走实。改革推进到这一步,一山更比一山高,路陡、山高,一河更比一河深,河深、水急,所以一定要有将改革进行到底的意志和担当,一定要以新的改革姿态、开放姿态迎接新的改革、新的开放。三是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农”问题历来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重要问题。毛泽东把7亿土地分给了3亿农民,中国人民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大救星”。邓小平改革开放从农村开始,把中国的巨轮推上了改革开放的航道,中国人民深情地说“小平,您好!”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党中央一直把“三农”问题作为重要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论述、作出了一系列部署,解答新时代农村农业现代化问题,有理论,也有实践。这次来江西又提出了很多具体要求,我们要抓好落实。四是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当前,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应该说是矛盾叠加、矛盾碰头、矛盾凸显、矛盾复杂,这个时候我们更要提高忧患意识、底线意识,学会驾驭矛盾、驾驭风险。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会做群众工作。人民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我们服务群众,关键是要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团结带领群众,把我们该做的事情做好,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当年在赣南苏区,群众最后一碗米留着作军粮,最后一尺布留着作军装,最后一件旧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儿送去当红军。这个场面多感人。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现在应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老百姓心为心,一定要把人民群众发动起来。五是要推进红色基因传承。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国排不上太靠前的位置,但两条可以靠前,一是文化,二是党史。文化,江西位列前三甲,除了山东是孔孟之乡,河南是黄河文明、中原文化,那么接下来就是我们江西。我们江西特别是在明宋时期,很多思想史文学史,比如老庄道学、朱程理学、陆王心学、禅宗佛学,要么发源在我们江西,要么成型于我们江西,尤其是王安石改革、文天祥的气节。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这是何等的胸襟,何等的气度!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彪炳千秋的民族魂,何等的豪迈!总书记这次来,也是从近代江西、当代江西发展理出了一条很明晰的思路。江西人先行先试,就是改革精神,海上丝绸之路,苏区治国理政预演,小平小道改革思索,他就从中得出一条结论,江西有这个基础,有改革精神。党史,江西是党史大省,是红色资源富省。弘扬革命传统,一定要把这座红色富矿开采出来,把红色资源保护好、利用好、宣传好、弘扬好。
俞银先最后讲到,中国人祭祀祖先,敬畏历史,往往习惯于从先人从历史中找依据、找说法,对历史有着宗教般的情怀。党史、国史、军史,是意识形态主领域之一。历史虚无主义往往打着学术的外衣,抹黑我们的历史,抹黑我们的英雄,来否定党的领导,丑化党的领袖,最后达到造谣生事、混淆视听、歪曲历史的目的。我们网信部门担负着防范国家互联网意识形态风险的重要职责,我们党史部门希望省网信办在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方面给予更多的指导和支持。(征研三处 张荣辉)